老话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忠言逆耳利于行”。孩子不听话或者写作业的时候,吼两声、打几下,也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有些家长也会发现跟这些老话相反的现象,打骂孩子后,孩子反倒表现更差,或者说孩子并没有按照父母的话来执行,只会呆呆地愣在那里,显得“更笨了”,今天想从脑科学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父母的打骂到底给孩子的大脑带来了什么影响。
1、杏仁核过度激活
杏仁核在大脑中的负责处理情绪,尤其是恐惧和愤怒的部分。它能够迅速且初步地分析通过感知觉获得的信息,以判断当前的环境刺激或变化是否对个体构成威胁,以及这种威胁的严重程度,为个人提供面对紧张情况时的最佳反应,做好“战”或“逃”的准备,所以家长能发现在打骂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总是反驳、顶嘴,又或是心不在焉,仿佛就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的状态。
打骂会使孩子的杏仁核过度激活,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恐惧或愤怒。而长期的过度激活可能导致孩子在情绪调节、行为控制上出现困难。
2、额叶暂时“失活”
额叶是大脑的控制中心,负责思维,计划和中央执行职能以及运动执行,比如学习、语言、决策、抽象思维、情绪等。当孩子遭受打骂时,这种情绪极其波动或者受到强烈刺激时,额叶就会暂时失去工作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漫长生物进化中所获得的一种关键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限制自己的动作来规避潜在危险。所以凶孩子、打骂孩子时他就有可能半天没点反应,额叶都已经暂停工作了,也不能指望孩子的反应速度、思维能力跟得上,于是“越打骂越笨”的效果出现了。
3、大脑结构改变
哈佛医学院的杰出学者马丁·泰彻博士历经十多年的深入研究,探究了父母的语言暴力行为,包括长期对孩子吼叫、斥责、侮辱、威胁、贬低和取笑等对孩子成长的潜在危害。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其大脑中的海马体(这一区域对于记忆形成至关重要)和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的体积显著缩小。这表明仅仅吼骂这种语言暴力都会带来孩子记忆力和反应速度的下降,更进一步地,孩子的整体智力发展受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一项观察性研究的结果显示,体罚可能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太大正向效果,孩子在经历体罚后仅10分钟就恢复之前的样子了。另一项研究表明,严厉的体罚对儿童的大脑发展也会产生明显影响。具体来说,那些经常受到体罚,如被打屁股的孩子,其前额皮质中的灰质含量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灰质与抑郁症、成瘾以及其他精神健康问题紧密相关,并且灰质数量的多少与孩子在IQ测试中的表现呈正相关。简而言之,过度体罚可能不仅不会有什么正向效果,反而会降低孩子智商。
4、大脑分泌更多“压力激素”
打骂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而这只会事倍功半。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造成脑内皮质醇水平过高,打破“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与此同时,过高的皮质醇还会杀死海马体与前额叶中的新生细胞,影响脑的认知功能。
1、正面管教
采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方法,用冷静的语言和行动教育孩子,通过尊重与合作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以及培养各项技能。
不要再通过恶语相向隐藏我们的爱意,没有一种爱是需要打骂来表达的。
2、积极关注
关注孩子的良好行为,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赞扬。我们希望孩子保持良好的习惯或者某个行为,就一定要多多强调他们在这方面表现好的地方,正强化带来的自我驱动要远比负强化持久得多。
3、允许孩子小步走
不必期望孩子能一步到位,父母需适当引导他们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逐一攻克。首先,确保他们清楚具体的行动方向,接着,当他们完成这一步后,引导他们进入下一步,请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每当孩子成功完成一个小目标时,及时的鼓励是至关重要的。
4、试着冷静
当孩子出现不遵守规则或者无法控制情绪产生不良行为时,父母的情绪马上就要火山喷发之时,先让自己冷静一下,去喝杯水或者深呼吸,等情绪稍微平稳后,再跟孩子沟通。可以先给孩子一个“黄牌”警告,告诉他们正确做法,并随时提醒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孩子仍然不听,那就先“红牌”罚下场,让孩子远离当前场景,尝试安静一会,当他们感到准备好了或者能够控制自己了再回来。
最后,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的行为都会一五一十照应着孩子身上,所以请一定记住,打骂孩子可能当时看似“有效”,那也只是孩子在恐惧的胁迫之下的保护行为,从长远来看,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大脑发育有着不可逆转的伤害。
尝试用更多的理解和沟通来代替责骂,让我们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恐惧和压力的源头。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的不是权威式的棍棒、吼骂式的管教,而是相互平等尊重、关爱支持。
(文章图源:pixabay)
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都值得被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