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是脑健康月,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值此“头”等重要的日子,CQ9电子作为脑科学智慧医疗公司的代表,责无旁贷带大家庆祝,为大家科普——“劳模”大脑的一生。
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的核心,并在人类生理和心智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脑负责控制身体的运动,感知外界的信息,存储和检索记忆,调节情绪和情感,进行高级认知功能,实现语言和沟通,控制和调节人体的自动功能等,几乎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举个例子,调节情绪和情感: 当我们遇到开心的事情时,它是为我们庆贺的“啦啦队”,释放多巴胺、血清素,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当我们受伤的时候,它是贴心的“小暖男”,释放内啡肽,减少我们的痛苦;当我们回忆往昔时,它又变成了美好记忆的“储存罐”,让往事历历在目。 大脑作为“指挥官”,从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开始运作,不分昼夜,勤勤恳恳,坚守岗位,妥妥的“劳模”。 胎儿期 胎儿期是大脑发育的第一关,胎儿平均每分钟新增25万个脑细胞,速度惊人[1]。 0-1岁 婴儿一出生,其脑细胞数量就达到了1000亿,但这时的神经细胞还是彼此孤立的。新生儿的大脑就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尤其是来自父母或其他照料人的信息。这些丰富的信息给婴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以刺激,使其神经元长出许多树枝状的树突来,树突之间通过突触互相连接,突触越多,形成的神经网络就越发达,大脑的功能就越强。 哈佛大学儿童研究中心:2岁前儿童大脑神经元连接的速度很快,每秒钟可以建立700个神经元连接。如果环境刺激太少,大脑的发育可就要落后于他人了。婴儿的大脑重量的增速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刚出生时脑重约350g,仅为成人脑重25%,9个月后,就达到600g,是成人脑重的50%。 1-3岁 在一岁左右,婴儿可以学习任何一门语言,但这一能力很快会因为他们平日接触的语言而受到限制。 如果想给孩子打下双语基础,这个语言关键期不要错过了[2]。 2岁时,大脑皮层(即大脑外层的褶皱部分,参与了感知、语言与运动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厚度与成人相似。 3-6岁 3岁时期,大脑体积已经是成年的80%,突触数量达到了成人期的2倍多。 大脑中有这么多贯通的“网路”,也不见得是好事,神经冲动需要选择适合的道路去传导,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则保证神经冲动能够沿着最优路线传导信息,快速又准确。 秉承“用进废退”的原则,不经常用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常用的突触则被保留下来。 6-12岁 大约在6岁时,儿童灰质体积(代表脑细胞总数)达到顶峰,之后我们大脑中的灰质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6岁末时,儿童几乎所有的皮质传导通路已完成髓鞘化。 11岁时,大脑的体积达到峰值1066立方厘米。 需要注意的是,学龄期小朋友的大脑对于身边亲近的人进行互动尤为敏感,如果受到创伤或被忽视而产生的压力则容易给孩子留下永久性的心理创伤,并且对大脑的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3]。 12-18岁 步入青春期,我们身体的各项器官开始迈入成熟期,大脑也不例外,此时脑重已经与成年期差不多,负责决策、冲动控制和同情心的额叶区开始形成。 我们能够发现少年少女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探索、勇于冒险,这是因为大脑深处的边缘系统涉及情感处理,让青少年在冒险中收获到快感。莽撞也是因为前额皮层在青春期仍处于发育阶段,不太能阻止参与冒险。 19-39岁 进入成年早期,神经元网络继续发生调整,尤其是那些参与理性思考与展望未来的神经元。 20多岁的年纪里,大脑已经是个成熟的“脑儿”了,额叶发育结束,髓鞘质形成完毕,流体智力(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达到了顶峰。 白质(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组成,使不同脑区可以快速交流)大约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4]。 然而,大脑发育并非到此为止了。随着大脑迈入三、四十岁,成年阶段的突触可塑性,被认为经历了一次重新调整优先次序的过程。 晶体智力(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人类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与流体智力相对应)还在持续积攒。 40-65岁 40岁后,大脑好像突然退步了,学习能力大不如前。 50多岁,记忆力开始下降,首当其冲是短期记忆,思维能力也开始走下坡路。 有研究表明,坚持锻炼,健康饮食,参与脑力游戏,与人交往可放缓大脑老化的速度。相比一个不乐意社交、且从不参与活动的50岁人,一个热爱社交、坚持锻炼、热衷旅行、参与志愿服务的同龄人可能会拥有一个更“年轻”的大脑。 65岁以后 60岁后,大脑衰老速度加快,脑细胞和突触不断减少,老年人的大脑会选择能量消耗最少的路径。脑室(即脑内充满液体的空腔)的体积在晚年会迅速增加,也要特别注意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就与较大的脑室有关。 建议老人每天进行2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慢跑、打太极拳等,并积极参加益智和社交活动。 (文章图源:网络)